主动脉瓣疾病,尤其是主动脉瓣狭窄(aortic stenosis,AS),是一种常见的成人心脏瓣膜病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,AS 的发病率逐年升高,65 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约为 7%[1]。AS 患者早期可无明显不适,一旦出现心功能不全、胸痛、晕厥等症状,仅通过内科保守治疗的患者 2 年病死率高达 50%[2]。传统的外科开胸主动脉瓣置换术(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,SAVR)一直是症状性 AS 的首选治疗,但约 1/3 的患者因高龄、基础情况差、合并症复杂等因素,不适合进行 SAVR[1]。
2002 年,法国 Cribier 等[3]首次完成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(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,TAVR)。该手术创伤小、恢复快,逐渐成为了外科手术禁忌或高危患者的替代治疗。迄今为止,全球已有 1 万余家 TAVR 中心完成逾 40 万例手术。
TAVR 手术路径通常根据患者血管情况选择,可经由股动脉、心尖、锁骨下动脉、颈动脉或直接经主动脉植入执行[4],目前临床上以经股动脉(transfemoral,TF)、经心尖(transapical,TAp)及经锁骨下动脉(transsubclavian,TSc)3 种路径应用广泛。由于 TAVR 手术本身比较复杂,故在取得良好疗效的同时,也伴随着诸多并发症。常见的有心脏传导阻滞、卒中、急性肾损伤、出血以及血管损伤等,这些并发症的存在将一定程度上影响 TAVR 进一步发展。本研究通过 Meta 分析的方法评价 TF、TAp 及 TSc 3 种路径 TAVR 的早、中期安全性,旨在为临床上合理选择手术路径提供进一步的循证医学证据。
1 资料与方法
1.1 文献检索
计算机检索 PubMed、Web of Science、the Cochrane Library 及 EMbase 等数据库,收集 2019 年 6 月前公开发表的通过 TF、TAp 及 TSc 3 种不同路径 TAVR 安全性的临床对照研究(包括随机对照研究、前瞻性对照研究及回顾性对照研究)。搜索的英文关键词为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、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、TAVR、TAVI、transfemoral、transapical、transsubclavian 等。分别进行医学主题词检索和关键词检索。为避免遗漏,对检出文献中可能与本研究相关的参考文献行进一步的检索。
1.2 纳入与排除标准
1.2.1 纳入标准
① 研究对象:接受 TAVR 手术的 AS 患者;② 干预措施/暴露因素:接受股动脉路径的患者为 TF 组,接受心尖路径的患者为 TAp 组,接受锁骨下动脉路径的患者为 TSc 组;③ 文献类型: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研究及观察性研究,语种限定为英文,发表日期截至 2019 年 6 月 30 日;④ 主要结局指标:TAVR 术后 30 d、1 年、2 年全因死亡率;次要结局指标:术后 30 d 并发症发生率(包括起搏器依赖型传导阻滞、主要血管并发症、严重出血事件、急性肾损伤及卒中等)满足一种或多种,以上研究终点参考瓣膜学术研究联盟标准。
1.2.2 排除标准
① 只有会议摘要的文献、综述、个案报道、重复报道;② 未考察终点指标的研究;③ 原始文献缺少对照组;④ 重复数据的文献或重复发表的文献。
1.3 资料提取
由两名研究者各自检索并筛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。对于可能符合的文献,仔细阅读全文,判断是否真正合乎要求。若纳入过程中存在分歧,则需通过讨论判定。提取的资料包括研究特征(文献作者、杂志名称、发表时间、研究类型和样本大小)、患者术后 30 d、1 年及 2 年死亡率、术后 30 d 并发症发生率(包括起搏器依赖型传导阻滞、大血管并发症、严重出血事件、急性肾损伤及卒中等)。
1.4 质量评价
纳入文献根据 Newcastle-Ottawa Scale(NOS)量表进行质量评价。其中组间可比性的评价得分可为 2 分,其余项目均不可超过 1 分,6 分及以上的文献可予采用。根据 NOS 质量评价标准,所有文献评分均≥6 分,表明纳入的文献质量均较高;见表 1。

1.5 统计学分析
使用 RevMan 5.3 软件对 3 种不同路径术后的结局指标进行统计分析,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比值比(odds ratio,OR)及其 95% 可信区间(confidence interval,CI)表示。在纳入的研究中,若各对照试验之间的异质性很低(I2<50%),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;若异质性较高(50≤I2<70%),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;若异质性非常显著(I2>70%),则不进行 Meta 分析。对于异质性显著的对比分析,通过逐项剔除单篇研究的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,确定异质性来源,分析造成异质性的可能原因。P<0.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。
2 结果
2.1 文献检索结果
按照检索策略共检索到 5 714 篇英文文献,通过阅读题目、摘要、全文等进行逐级筛选后,最终入选 11 篇文献[5-15],共 7 833 例患者。其中通过 TF 路径行 TAVR 的患者 5 348 例,TAp 路径 1 796 例,TSc 路径 689 例。具体筛选流程见图 1,纳入文献信息见表 2 及表 3。



2.2 早期并发症
2.2.1 术后 30 d 死亡情况
所纳入的 11 篇文献[5-15]中,均报告了 TAVR 术后 30 d 全因死亡情况,其中在比较 TAp 与 TSc 路径 TAVR 术后 30 d 全因死亡情况时,异质性很低(I2=0),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 Meta 分析,结果显示:TAp 路径术后 30 d 全因死亡率高于 TSc 路径(OR=4.12,95%CI 1.93~8.79,P=0.000 3)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。在比较 TF 与 TAp 路径时,异质性比较明显(I2=52%),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,结果显示:TF 路径 TAVR 术后 30 d 死亡率明显低于 TAp 路径(OR=0.57,95%CI 0.39~0.84,P=0.004)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。比较 TF 与 TSc 路径异质性明显(I2=69%),随机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:TAVR 术后 30 d 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OR=0.98,95%CI 0.38~2.51,P=0.97);见图 2。

2.2.2 术后 30 d 急性肾损伤
共有 9 篇文献[5, 6, 9-15]报告了术后急性肾损伤情况。比较 TF 与 TSc、TF 与 TAp 与 TSc 与 TAp 路径时异质性均较低(分别为 49%、0%、0%),因此分析中选择固定效应模型,结果显示:TF 较 TAp 路径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率更低(OR=0.30,95%CI 0.22~0.41,P<0.000 01)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。TSc 路径 TAVR 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与 TF、TAp 路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TF vs. TSc:OR=0.97,95%CI 0.64~1.46,P=0.87;TSc vs. TAp:OR=0.63,95%CI 0.39~1.02,P=0.06);见图 3。

2.2.3 术后 30 d 卒中
所纳入的 11 篇文献[5-15]中,均报告了 TAVR 术后卒中发生情况。比较 TF 与 TSc、TF 与 TAp 与 TSc 与 TAp 路径时异质性均不高(分别为 2%、0%、0%),固定效应模型行 Meta 分析显示 3 种不同路径 TAVR 术后卒中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(TF vs. TSc:OR=0.64,95%CI 0.38~1.06,P=0.08;TF vs. TAp:OR=0.83,95%CI 0.57~1.22,P=0.35;TSc vs. TAp:OR=0.74,95%CI 0.35~1.54,P=0.41);见图 4。

2.2.4 术后 30 d 起搏器依赖性传导阻滞
共有 9 篇文献[6, 8-15]报告了 TAVR 术后起搏器植入情况,比较 TF 与 TAp、TF 与 TSc、TSc 与 TAp 路径时发现异质性均非常显著(I2 分别为 81%、82%、79%),逐一剔除单项研究以进行敏感性分析,发现异质性来源均为文献[6],剔除后再次进行 Meta 分析,异质性明显下降(I2 分别为 33%、18%、52%)。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 TF 与 TAp、TF 与 TSc,结果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TF vs. TAp:OR=1.01,95%CI:0.69~1.49,P=0.94;TF vs. TSc:OR=1.38,95%CI:0.94~2.05,P=0.10);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 TSc 与 TAp,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(OR=0.04,95%CI -0.12~0.21,P=0.60);见图 5。

2.2.5 术后 30 d 严重出血事件
共有 3 篇文献[5, 9-10]比较了 TF 与 TSc 路径 TAVR 术后出血情况,异质性显著(I2=88%),逐一剔除单项研究以进行敏感性分析,发现异质性来源为文献[5],剔除后异质性明显下降(I2=0%),再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 Meta 分析,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OR=0.97,95%CI 0.53~1.76,P=0.92)。TF 与 TAp 路径、TSc 与 TAp 路径的比较由于文献数据不足,未能进行 Meta 分析;见图 6。

2.2.6 术后 30 d 主要血管并发症
共有 10 篇文献[5-13, 15]报告了 TAVR 术后主要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,比较 TF 与 TSc 路径时,异质性较明显(I2=59%),故选择随机效应模型,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OR=0.75,95%CI 0.38~1.49,P=0.41)。比较 TSc 与 TAp 路径时,由于异质性较低(I2=49%),分析中选择固定效应模型,结果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OR=1.37,95%CI 0.56~3.32,P=0.49)。比较 TF 与 TAp 路径时由于异质性过大,无法进行效应量合并,未进行 Meta 分析;见图 7。

2.3 中期并发症
2.3.1 术后 1 年死亡情况
共有 6 篇文献[6, 8-10, 13, 15]报告了 TAVR 术后 1 年的死亡情况,在比较 TF 与 TAp 路径 TAVR 术后 1 年全因死亡情况时,其异质性显著(I2=85),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提示 TF 较 TAp 路径 TAVR 术后 1 年死亡率低(OR=0.58,95%CI 0.48~0.69,P<0.000 01),当排除文献[6]后,异质性从 85% 降到了 0%,表明异质性来源于该研究,排除后选择固定效应模型重新分析,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OR=1.22,95%CI 0.78~1.90,P=0.39)。TSc 路径 TAVR 术后 1 年死亡率与 TF、TAp 路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(TF vs. TSc:OR=0.82,95%CI 0.62~1.08,P=0.16;TSc vs. TAp:OR=0.70,95%CI 0.49~1.01,P=0.06);见图 8。

2.3.2 术后 2 年死亡情况
共有 3 篇文献[5-6, 15]报告了 TAVR 术后 2 年的死亡情况,比较 TF 与 TSc、TSc 与 TAp 路径时异质性均较低(I2 分别为 21%、49%),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 Meta 分析,结果显示:TSc 路径 TAVR 术后 2 年死亡率与 TF、TAp 路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(TF vs. TSc:OR=1.21,95%CI 0.95~1.54,P=0.13;TSc vs. TAp:OR=1.02,95%CI 0.76~1.36,P=0.91)。比较 TF 与 TAp 路径时由于数据不足,未能进行 Meta 分析;见图 9。

2.3.3 发表偏倚分析
采用漏斗图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发表偏倚评估,未见明显不对称性,即无显著发表偏倚;见图 10。

2.3.4 敏感性分析
在对 3 种不同路径 TAVR 术后起搏器依赖型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及 TF 与 TAp 术后 1 年死亡率进行敏感性分析时,发现异质性均来源于文献[6],排除该研究后对结果产生影响。但由于文献数量较少,无法进行亚组分析,该项数据结果不够稳健,需谨慎对待。在对术后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进行敏感性分析时,发现异质性来源于文献[5],排除后对结果并无影响。在对其他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时,均提示稳定性好。
3 讨论
TAVR 是一种相对复杂的介入手术,在取得良好疗效的同时,也伴随着诸多并发症,不同路径的并发症存在着差异。本研究结果显示,与 TF、TSc 相比,TAp 路径具有更高的术后早期死亡率及急性肾损伤发生率;尽管近年来 TAVR 瓣膜输送系统得到了优化,但 TF 路径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仍相对较高。本研究在对 3 种路径早期起搏器依赖型房室传导阻滞的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时,发现 Fröhlich 等[6]的研究对结果的异质性有较大影响,这可能和 Fröhlich 等在 TAVR 中使用的 CoreValve 瓣膜有关。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瓣膜系统有 Edwards 公司的 SAPIEN 瓣膜及 Medtronic 公司的 CoreValve 瓣膜两种,与 SAPIEN 瓣膜相比,CoreValve 瓣膜支架上下长度较长,进入左室流出道位置较深,植入后容易压迫传导系统,增加术后传导阻滞风险[16]。Fröhlich 等[6]的研究中 TSc TAVR 使用 Core Valve 瓣膜占比高达 99%,而在 TF 与 TAp TAVR 中仅为 58% 与 0.4%。
基于冠状动脉造影等介入基础,加上股动脉直径理想,TF 路径最先被应用于临床。TF 路径 TAVR 无需全身麻醉,具有创伤小、恢复快的特点。但由于 TF 路径最长,受血管条件影响最大,与其它路径相比,更易出现血管损伤等并发症[17-18]。此外,当患者存在外周血管问题(如髂、股动脉直径过小、扭曲或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等)时,TF 路径便不易实现。因此,术前需要仔细评估患者血管条件。
在早期,当 TF 路径存在禁忌无法行 TAVR 时,TAp 路径是第一个被描述的替代途径[19]。TAp 的优势在于路程短,不受外周血管条件限制,能输送更大的手术器械及更好地控制瓣膜的释放。Murarka 等{20}的研究发现,TAp 路径在降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。但 TAp TAVR 仍然是一种标准外科手术,需要左胸小切口、全身麻醉及机械通气,在非体外循环下通过左心室植入人工主动脉瓣膜。此路径手术创伤相对较大,术中涉及左心室及冠状动脉等多处重要结构,围术期更容易出现大出血、心肌损伤、动脉瘤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。随着手术器械、操作流程及患者管理等方面逐渐改善后,TAp TAVR 并发症有所下降,在一些经验丰富的 TAVR 中心,TAp 与 TF TAVR 的效果相似[21]。
对于不适合全身麻醉而又不能行 TF TAVR 的患者,经 TSc 路径已有研究显示为安全有效的替代途径[22]。在过去的几年里,随着新一代经导管瓣膜系统的出现,TSc TAVR 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。TSc TAVR 首选左锁骨下动脉作为手术路径,这是因为左锁骨下动脉至主动脉瓣环的路径角度小,输送器能顺利到达主动脉瓣环处,且路径入口距离目标位置近,术中更容易定位。但由于锁骨下动脉位置深,并且靠近臂丛,术中出血不易通过外部压迫止血,故手术往往需要在左锁骨中部平行处或胸三角肌间沟作一个小切口,并采取血管预缝合以防出血。TSc 路径作为 TF 及 TAp 两种路径的补充,其入路血管大小与路程均介于上述两者之间。随着瓣膜系统的发展,对于髂股动脉条件不佳而又不适合全麻的主动脉瓣疾病患者,TSc 路径可能因同时具有 TF 及 TAp 的优势而成为首选。
本研究的局限性:① 本研究纳入的文献中随机对照研究较少,且均为英文文献,这可能造成分析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倚;② TAVR 是项复杂的介入手术,不同 TAVR 中心操作器械、手术经验存在差异,因此所观察的结局指标会受到一定影响;③ 与 TF、TAp 路径 TAVR 相比,TSc 路径应用较少,纳入的文献中样本量仍偏小,需要进一步纳入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 Meta 分析。
综上所述,TAp 及 TSc 路径 TAVR 是安全、有效的。不仅可作为 TF 路径的替代方案,在某些髂股动脉条件不佳的患者甚至可作为首选。但由于受纳入研究类型、数量及质量限制,本研究结论尚需更大样本、更长随访时间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。
利益冲突:无。
作者贡献:金力波负责论文设计、数据整理与分析、论文撰写;吴昊、负责论文审阅与修改;冯卫中、徐鹏负责论文筛选及收集数据;曾涌、周军庆负责数据资料分析。
主动脉瓣疾病,尤其是主动脉瓣狭窄(aortic stenosis,AS),是一种常见的成人心脏瓣膜病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,AS 的发病率逐年升高,65 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约为 7%[1]。AS 患者早期可无明显不适,一旦出现心功能不全、胸痛、晕厥等症状,仅通过内科保守治疗的患者 2 年病死率高达 50%[2]。传统的外科开胸主动脉瓣置换术(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,SAVR)一直是症状性 AS 的首选治疗,但约 1/3 的患者因高龄、基础情况差、合并症复杂等因素,不适合进行 SAVR[1]。
2002 年,法国 Cribier 等[3]首次完成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(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,TAVR)。该手术创伤小、恢复快,逐渐成为了外科手术禁忌或高危患者的替代治疗。迄今为止,全球已有 1 万余家 TAVR 中心完成逾 40 万例手术。
TAVR 手术路径通常根据患者血管情况选择,可经由股动脉、心尖、锁骨下动脉、颈动脉或直接经主动脉植入执行[4],目前临床上以经股动脉(transfemoral,TF)、经心尖(transapical,TAp)及经锁骨下动脉(transsubclavian,TSc)3 种路径应用广泛。由于 TAVR 手术本身比较复杂,故在取得良好疗效的同时,也伴随着诸多并发症。常见的有心脏传导阻滞、卒中、急性肾损伤、出血以及血管损伤等,这些并发症的存在将一定程度上影响 TAVR 进一步发展。本研究通过 Meta 分析的方法评价 TF、TAp 及 TSc 3 种路径 TAVR 的早、中期安全性,旨在为临床上合理选择手术路径提供进一步的循证医学证据。
1 资料与方法
1.1 文献检索
计算机检索 PubMed、Web of Science、the Cochrane Library 及 EMbase 等数据库,收集 2019 年 6 月前公开发表的通过 TF、TAp 及 TSc 3 种不同路径 TAVR 安全性的临床对照研究(包括随机对照研究、前瞻性对照研究及回顾性对照研究)。搜索的英文关键词为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、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、TAVR、TAVI、transfemoral、transapical、transsubclavian 等。分别进行医学主题词检索和关键词检索。为避免遗漏,对检出文献中可能与本研究相关的参考文献行进一步的检索。
1.2 纳入与排除标准
1.2.1 纳入标准
① 研究对象:接受 TAVR 手术的 AS 患者;② 干预措施/暴露因素:接受股动脉路径的患者为 TF 组,接受心尖路径的患者为 TAp 组,接受锁骨下动脉路径的患者为 TSc 组;③ 文献类型: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研究及观察性研究,语种限定为英文,发表日期截至 2019 年 6 月 30 日;④ 主要结局指标:TAVR 术后 30 d、1 年、2 年全因死亡率;次要结局指标:术后 30 d 并发症发生率(包括起搏器依赖型传导阻滞、主要血管并发症、严重出血事件、急性肾损伤及卒中等)满足一种或多种,以上研究终点参考瓣膜学术研究联盟标准。
1.2.2 排除标准
① 只有会议摘要的文献、综述、个案报道、重复报道;② 未考察终点指标的研究;③ 原始文献缺少对照组;④ 重复数据的文献或重复发表的文献。
1.3 资料提取
由两名研究者各自检索并筛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。对于可能符合的文献,仔细阅读全文,判断是否真正合乎要求。若纳入过程中存在分歧,则需通过讨论判定。提取的资料包括研究特征(文献作者、杂志名称、发表时间、研究类型和样本大小)、患者术后 30 d、1 年及 2 年死亡率、术后 30 d 并发症发生率(包括起搏器依赖型传导阻滞、大血管并发症、严重出血事件、急性肾损伤及卒中等)。
1.4 质量评价
纳入文献根据 Newcastle-Ottawa Scale(NOS)量表进行质量评价。其中组间可比性的评价得分可为 2 分,其余项目均不可超过 1 分,6 分及以上的文献可予采用。根据 NOS 质量评价标准,所有文献评分均≥6 分,表明纳入的文献质量均较高;见表 1。

1.5 统计学分析
使用 RevMan 5.3 软件对 3 种不同路径术后的结局指标进行统计分析,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比值比(odds ratio,OR)及其 95% 可信区间(confidence interval,CI)表示。在纳入的研究中,若各对照试验之间的异质性很低(I2<50%),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;若异质性较高(50≤I2<70%),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;若异质性非常显著(I2>70%),则不进行 Meta 分析。对于异质性显著的对比分析,通过逐项剔除单篇研究的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,确定异质性来源,分析造成异质性的可能原因。P<0.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。
2 结果
2.1 文献检索结果
按照检索策略共检索到 5 714 篇英文文献,通过阅读题目、摘要、全文等进行逐级筛选后,最终入选 11 篇文献[5-15],共 7 833 例患者。其中通过 TF 路径行 TAVR 的患者 5 348 例,TAp 路径 1 796 例,TSc 路径 689 例。具体筛选流程见图 1,纳入文献信息见表 2 及表 3。



2.2 早期并发症
2.2.1 术后 30 d 死亡情况
所纳入的 11 篇文献[5-15]中,均报告了 TAVR 术后 30 d 全因死亡情况,其中在比较 TAp 与 TSc 路径 TAVR 术后 30 d 全因死亡情况时,异质性很低(I2=0),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 Meta 分析,结果显示:TAp 路径术后 30 d 全因死亡率高于 TSc 路径(OR=4.12,95%CI 1.93~8.79,P=0.000 3)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。在比较 TF 与 TAp 路径时,异质性比较明显(I2=52%),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,结果显示:TF 路径 TAVR 术后 30 d 死亡率明显低于 TAp 路径(OR=0.57,95%CI 0.39~0.84,P=0.004)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。比较 TF 与 TSc 路径异质性明显(I2=69%),随机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:TAVR 术后 30 d 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OR=0.98,95%CI 0.38~2.51,P=0.97);见图 2。

2.2.2 术后 30 d 急性肾损伤
共有 9 篇文献[5, 6, 9-15]报告了术后急性肾损伤情况。比较 TF 与 TSc、TF 与 TAp 与 TSc 与 TAp 路径时异质性均较低(分别为 49%、0%、0%),因此分析中选择固定效应模型,结果显示:TF 较 TAp 路径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率更低(OR=0.30,95%CI 0.22~0.41,P<0.000 01)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。TSc 路径 TAVR 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与 TF、TAp 路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TF vs. TSc:OR=0.97,95%CI 0.64~1.46,P=0.87;TSc vs. TAp:OR=0.63,95%CI 0.39~1.02,P=0.06);见图 3。

2.2.3 术后 30 d 卒中
所纳入的 11 篇文献[5-15]中,均报告了 TAVR 术后卒中发生情况。比较 TF 与 TSc、TF 与 TAp 与 TSc 与 TAp 路径时异质性均不高(分别为 2%、0%、0%),固定效应模型行 Meta 分析显示 3 种不同路径 TAVR 术后卒中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(TF vs. TSc:OR=0.64,95%CI 0.38~1.06,P=0.08;TF vs. TAp:OR=0.83,95%CI 0.57~1.22,P=0.35;TSc vs. TAp:OR=0.74,95%CI 0.35~1.54,P=0.41);见图 4。

2.2.4 术后 30 d 起搏器依赖性传导阻滞
共有 9 篇文献[6, 8-15]报告了 TAVR 术后起搏器植入情况,比较 TF 与 TAp、TF 与 TSc、TSc 与 TAp 路径时发现异质性均非常显著(I2 分别为 81%、82%、79%),逐一剔除单项研究以进行敏感性分析,发现异质性来源均为文献[6],剔除后再次进行 Meta 分析,异质性明显下降(I2 分别为 33%、18%、52%)。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 TF 与 TAp、TF 与 TSc,结果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TF vs. TAp:OR=1.01,95%CI:0.69~1.49,P=0.94;TF vs. TSc:OR=1.38,95%CI:0.94~2.05,P=0.10);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 TSc 与 TAp,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(OR=0.04,95%CI -0.12~0.21,P=0.60);见图 5。

2.2.5 术后 30 d 严重出血事件
共有 3 篇文献[5, 9-10]比较了 TF 与 TSc 路径 TAVR 术后出血情况,异质性显著(I2=88%),逐一剔除单项研究以进行敏感性分析,发现异质性来源为文献[5],剔除后异质性明显下降(I2=0%),再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 Meta 分析,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OR=0.97,95%CI 0.53~1.76,P=0.92)。TF 与 TAp 路径、TSc 与 TAp 路径的比较由于文献数据不足,未能进行 Meta 分析;见图 6。

2.2.6 术后 30 d 主要血管并发症
共有 10 篇文献[5-13, 15]报告了 TAVR 术后主要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,比较 TF 与 TSc 路径时,异质性较明显(I2=59%),故选择随机效应模型,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OR=0.75,95%CI 0.38~1.49,P=0.41)。比较 TSc 与 TAp 路径时,由于异质性较低(I2=49%),分析中选择固定效应模型,结果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OR=1.37,95%CI 0.56~3.32,P=0.49)。比较 TF 与 TAp 路径时由于异质性过大,无法进行效应量合并,未进行 Meta 分析;见图 7。

2.3 中期并发症
2.3.1 术后 1 年死亡情况
共有 6 篇文献[6, 8-10, 13, 15]报告了 TAVR 术后 1 年的死亡情况,在比较 TF 与 TAp 路径 TAVR 术后 1 年全因死亡情况时,其异质性显著(I2=85),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提示 TF 较 TAp 路径 TAVR 术后 1 年死亡率低(OR=0.58,95%CI 0.48~0.69,P<0.000 01),当排除文献[6]后,异质性从 85% 降到了 0%,表明异质性来源于该研究,排除后选择固定效应模型重新分析,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OR=1.22,95%CI 0.78~1.90,P=0.39)。TSc 路径 TAVR 术后 1 年死亡率与 TF、TAp 路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(TF vs. TSc:OR=0.82,95%CI 0.62~1.08,P=0.16;TSc vs. TAp:OR=0.70,95%CI 0.49~1.01,P=0.06);见图 8。

2.3.2 术后 2 年死亡情况
共有 3 篇文献[5-6, 15]报告了 TAVR 术后 2 年的死亡情况,比较 TF 与 TSc、TSc 与 TAp 路径时异质性均较低(I2 分别为 21%、49%),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 Meta 分析,结果显示:TSc 路径 TAVR 术后 2 年死亡率与 TF、TAp 路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(TF vs. TSc:OR=1.21,95%CI 0.95~1.54,P=0.13;TSc vs. TAp:OR=1.02,95%CI 0.76~1.36,P=0.91)。比较 TF 与 TAp 路径时由于数据不足,未能进行 Meta 分析;见图 9。

2.3.3 发表偏倚分析
采用漏斗图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发表偏倚评估,未见明显不对称性,即无显著发表偏倚;见图 10。

2.3.4 敏感性分析
在对 3 种不同路径 TAVR 术后起搏器依赖型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及 TF 与 TAp 术后 1 年死亡率进行敏感性分析时,发现异质性均来源于文献[6],排除该研究后对结果产生影响。但由于文献数量较少,无法进行亚组分析,该项数据结果不够稳健,需谨慎对待。在对术后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进行敏感性分析时,发现异质性来源于文献[5],排除后对结果并无影响。在对其他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时,均提示稳定性好。
3 讨论
TAVR 是一种相对复杂的介入手术,在取得良好疗效的同时,也伴随着诸多并发症,不同路径的并发症存在着差异。本研究结果显示,与 TF、TSc 相比,TAp 路径具有更高的术后早期死亡率及急性肾损伤发生率;尽管近年来 TAVR 瓣膜输送系统得到了优化,但 TF 路径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仍相对较高。本研究在对 3 种路径早期起搏器依赖型房室传导阻滞的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时,发现 Fröhlich 等[6]的研究对结果的异质性有较大影响,这可能和 Fröhlich 等在 TAVR 中使用的 CoreValve 瓣膜有关。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瓣膜系统有 Edwards 公司的 SAPIEN 瓣膜及 Medtronic 公司的 CoreValve 瓣膜两种,与 SAPIEN 瓣膜相比,CoreValve 瓣膜支架上下长度较长,进入左室流出道位置较深,植入后容易压迫传导系统,增加术后传导阻滞风险[16]。Fröhlich 等[6]的研究中 TSc TAVR 使用 Core Valve 瓣膜占比高达 99%,而在 TF 与 TAp TAVR 中仅为 58% 与 0.4%。
基于冠状动脉造影等介入基础,加上股动脉直径理想,TF 路径最先被应用于临床。TF 路径 TAVR 无需全身麻醉,具有创伤小、恢复快的特点。但由于 TF 路径最长,受血管条件影响最大,与其它路径相比,更易出现血管损伤等并发症[17-18]。此外,当患者存在外周血管问题(如髂、股动脉直径过小、扭曲或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等)时,TF 路径便不易实现。因此,术前需要仔细评估患者血管条件。
在早期,当 TF 路径存在禁忌无法行 TAVR 时,TAp 路径是第一个被描述的替代途径[19]。TAp 的优势在于路程短,不受外周血管条件限制,能输送更大的手术器械及更好地控制瓣膜的释放。Murarka 等{20}的研究发现,TAp 路径在降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。但 TAp TAVR 仍然是一种标准外科手术,需要左胸小切口、全身麻醉及机械通气,在非体外循环下通过左心室植入人工主动脉瓣膜。此路径手术创伤相对较大,术中涉及左心室及冠状动脉等多处重要结构,围术期更容易出现大出血、心肌损伤、动脉瘤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。随着手术器械、操作流程及患者管理等方面逐渐改善后,TAp TAVR 并发症有所下降,在一些经验丰富的 TAVR 中心,TAp 与 TF TAVR 的效果相似[21]。
对于不适合全身麻醉而又不能行 TF TAVR 的患者,经 TSc 路径已有研究显示为安全有效的替代途径[22]。在过去的几年里,随着新一代经导管瓣膜系统的出现,TSc TAVR 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。TSc TAVR 首选左锁骨下动脉作为手术路径,这是因为左锁骨下动脉至主动脉瓣环的路径角度小,输送器能顺利到达主动脉瓣环处,且路径入口距离目标位置近,术中更容易定位。但由于锁骨下动脉位置深,并且靠近臂丛,术中出血不易通过外部压迫止血,故手术往往需要在左锁骨中部平行处或胸三角肌间沟作一个小切口,并采取血管预缝合以防出血。TSc 路径作为 TF 及 TAp 两种路径的补充,其入路血管大小与路程均介于上述两者之间。随着瓣膜系统的发展,对于髂股动脉条件不佳而又不适合全麻的主动脉瓣疾病患者,TSc 路径可能因同时具有 TF 及 TAp 的优势而成为首选。
本研究的局限性:① 本研究纳入的文献中随机对照研究较少,且均为英文文献,这可能造成分析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倚;② TAVR 是项复杂的介入手术,不同 TAVR 中心操作器械、手术经验存在差异,因此所观察的结局指标会受到一定影响;③ 与 TF、TAp 路径 TAVR 相比,TSc 路径应用较少,纳入的文献中样本量仍偏小,需要进一步纳入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 Meta 分析。
综上所述,TAp 及 TSc 路径 TAVR 是安全、有效的。不仅可作为 TF 路径的替代方案,在某些髂股动脉条件不佳的患者甚至可作为首选。但由于受纳入研究类型、数量及质量限制,本研究结论尚需更大样本、更长随访时间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。
利益冲突:无。
作者贡献:金力波负责论文设计、数据整理与分析、论文撰写;吴昊、负责论文审阅与修改;冯卫中、徐鹏负责论文筛选及收集数据;曾涌、周军庆负责数据资料分析。